MEET THE PROFESSOR
大愛電視台《真情映台灣》
腦癌權威--楊文光教授
《今周刊》當紅細胞療法全解析
他的藥,台灣目前唯一進三期臨床
《今周刊》當紅細胞療法全解析
他的藥,台灣目前唯一進三期臨床
有「腦癌泰斗」美譽的楊文光,從台大醫學院畢業時,就選擇了一條人煙稀少的路。
一九四○年代,一位來自屏東鄉下的小孩考上台大醫學院,已經是地方頭條新聞;畢業後,不像大部分醫學系學生,順理成章執業當醫師,而是選擇出國繼續深造。也由於他的「另類選擇」,才讓如今台灣的癌症免疫細胞療法,不至於完全缺席。
回憶當初,大學畢業論文選擇台灣國病「肝癌」為主題,臨床第一線的慘況,讓楊文光大為震撼,看著病人一個個離世,卻束手無策,其中,還包括他的同窗摯友——《野鴿子的黃昏》一書作者王尚義。
妻子細胞培養技術助攻 讓致命性癌症有得醫
為了更深入了解癌症、破解癌症密碼,楊文光在美國攻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,並成為傑出的基因研究先驅,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,甚至邀請楊文光擔任審查研究計畫案的審查委員,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申請計畫,都曾經過他的審查。
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,原本學經濟學的妻子許登美,因為一手好廚藝,吸引楊文光的同事們常到家中聚餐,「廚藝與細胞培養有異曲同工之妙。」一位同事、也是實驗室負責人說道。從此,許登美意外跨入「細胞培養」生物醫學領域,事後證明,她確實擁有細胞培養的特殊天分。
有了許登美的巧手,加上楊文光的研究成果,目前,由他創辦的世福細胞醫學科技的「自體樹突細胞腫瘤抗原免疫細胞治療製劑」(Autologous Dendritic Cell/Tumor Antigen, ADCTA),是台灣唯一通過核准、進入臨床試驗第三期的癌症免疫細胞療法。
五十名腦癌患者受惠 兩年存活率超過五成
「ADCTA主要應用於無藥可治、致命性最高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(GBM)。」媒體政治評論家陳立宏就是罹患此病而驟逝,此種腦癌高度惡性且容易復發,病患即使經過開刀與化、放療,甚至標靶治療,病患五年的存活率仍然低於一成,楊文光說明。
ADCTA療法主要是訓練免疫細胞偵查兵——樹突細胞(DC),去辨識手術切除的腫瘤癌細胞。此療法雖然並非獨創,但是楊文光的方法,療效更突出,關鍵技術在於將腫瘤癌細胞施以放射線照射,讓癌細胞的面貌輪廓更清晰,而能更精準地辨識癌細胞,以誘發T細胞。
ADCTA已於林口長庚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別完成第一、二期及第二期臨床試驗,過去十年來治療超過五十名腦癌患者。其中,兩年存活率超過五成,五年存活率則將近二成,更有多位病患迄今未復發,在醫學上可說是痊癒了。
楊文光選擇待在實驗室,長期投身癌症研究,讓台灣在癌症研究能更上一層樓,「國內重要醫療院所的細胞治療實驗室,都有楊文光協助設立的身影。」世福細胞醫學副總經理劉韋博說明,這些實驗室分別是台大醫院、中研院生醫所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,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。
楊文光與許登美投入癌症細胞研究長達二十二年,讓人感傷的是,數年前一場國道車禍,楊文光自己身受重傷,更痛失愛妻。他隨後以許登美之名成立腦瘤教育基金會,化小愛為大愛,讓妻子長期貢獻於癌症免疫細胞的研究成果,能夠永續傳承。
《商業周刊》他花五十年 訓練一支抗癌陸戰隊
台灣腦癌泰斗,用免疫細胞殲滅癌細胞
把陸戰隊派出去,管束那些為非作歹的流氓,」接到指令後,一群身經百戰的陸戰隊依照指令,循著設定好的路線,直搗流氓的大本營,經過數回合的激烈廝殺後,終於把流氓殲滅,大獲全勝……。
你以為這是線上遊戲的廝殺戰?這場戰爭比電腦上的大戰還要更殘酷,關係著人體的生死之戰。這是在醫學界赫赫有名,有「腦癌泰斗」之稱的楊文光,所研發出來自體免疫細胞與癌細胞對抗的場景。負責訓練陸戰隊並在其身上放置衛星導航系統(GPS)的就是楊文光。他從病人身上同時抽取出免疫細胞與癌細胞,加以培養其中的樹突細胞,等其壯大並認識癌細胞後再打回體內。這一批受過嚴格訓練戰將,回到體內後就可以快速的找到癌細胞,並將其一一殲滅。
挑最難纏的下手 新療法治腦瘤,兩人痊癒
這一套方法說起來簡單,每一個步驟都是學問。從細胞的採樣、培養、餵養,到認識癌細胞,以及打回體內如何尋找癌細胞,每一個步驟事前都必須經過縝密的計算與演練。楊文光為了找到可用的細胞,經常在實驗室中,一待十個小時,一口飯、一滴水都未曾進過。
經過七年多的失敗與實驗,最近,他即將公布把免疫細胞療法應用在治療腦瘤上的卓著成果。七年多來,他與長庚、台大醫院合作,一共蒐集了五十一個病例,居全球之冠,這一項研究可望讓台灣在全世界腦瘤治療上占有重要地位,成為新台灣之光。
「如果腦瘤可以治療,其他部位的癌症應該比較容易對付,」楊文光說。腦瘤發現時幾乎等同宣布死亡,為證明免疫細胞療法對治癌有具體成效,楊文光選擇從最難纏的腦瘤下手。
在與各醫院醫師合作下,並經過長達七年多的追蹤發現,免疫細胞療法的腦瘤病患,一年的存活率可達七七%,五年存活率甚至達一八%,其中,有兩位病患迄今未出現復發,在醫學上可說是痊癒了。
這個數字並不誘人。對照使用傳統的開刀、化療、電療,而不加入使用免疫細胞療法,多數病人三年內就會往生。相形下,加入免疫細胞療法,病患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,都能有效的提升。
「免疫細胞」療法並不是新面孔,曾獲《商業周刊》票選出來的百大良醫,長庚醫院腦腫瘤神經外科醫師張承能,早在二○○五年曾就發表「惡性腦癌自體樹突細胞免疫療法,」第一階段人體試驗成果。這項成果,張承能廣獲掌聲,這套療法的研究就是出自楊文光之手。沒有他孜孜不倦的與癌細胞纏鬥,就沒有今日的醫療成果。
類似的研究,在美國、在日本都曾應用在臨床治療上。二○一○年四月,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﹙FDA﹚還批准「免疫細胞」療法用於治療攝護腺癌。
不被光環沖昏頭 曾審查諾貝爾獎得主計畫
楊文光是全世界第一個成功建立分離哺乳類動物細胞tRNA技術,是最早發現Fv-1控制病毒機制的專家,也是全球研究癌症與基因治療界,首屈一指的大老級華人科學家。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從一九七六年開始,邀請他擔任審查NIH研究經費申請的審查委員,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申請計畫,都曾經由他的手,審查通過。他是細胞治療及基因治療的翹楚,在國際醫學刊物上發表過論文,被後進者奉為圭臬。
多數人,會把時間停格於此,享受光環。楊文光依舊埋首於實驗室,繼續找出治療癌症的好方法。
這股推動他五十年的動力,來自已故好友王尚義。曾經寫過《野鴿子的黃昏》的王尚義,與楊文光既是同窗,又是在一起舞文弄墨的好友,卻在楊文光服役期間,因肝癌往生。
當下,楊文光發誓,不管花多久的時間,都要找出可以治療癌症的方法。在六○年代,那是何等遙遠的夢想。他捨棄世俗眼光,拋開台大醫學院畢業學生一定要當醫生的常規,與家人起了小小的革命後,往醫學研究領域發展,到美國改念生化博士。
醫學研究領域的研究員,如同楊文光一樣,具有醫學背景的人很少,而能夠耐得住寂寞、捨掉光環的更少。這條路上,只有冰冷的實驗室與一連串的數字,楊文光在實驗與數字中持續奮鬥,靠著莫札特與巴哈的音樂,維持心中的寧靜與堅持的力量。
「太晚了,如果早一點送來,或許就有治癒的機會。」楊文光教授口中的病人,指的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弟弟郭台成。在郭台銘四處為弟弟遍尋血癌治療的過程中,末期曾透過關係找上了楊文光,可惜全身找不到可供培養的免疫細胞,回天乏術。
五年了,談起這個案子,楊文光仍充滿許多惋惜。目前,免疫細胞療法除了治療腦瘤外,也擴大應用在口腔癌上,如何讓更多的生命,以優質的治療方式活下來,是支持他在抗癌這條路上無悔前進的動力。